“初哥哥,又来报到啦!”即使大家都戴着口罩,番禺区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还是能一眼在人群中就认出冯日初。他与其他的献血者交流着,时不时与血站的工作人员打招呼、说笑,不难看出他是血站的一名“常客”。6月7日,在番禺区中心血站二楼机采室,他完成了第267次血小板捐献的“打卡”。
从2003年8月加入无偿献血行列至今,冯日初与献血相伴近19年。截至2022年6月,他累计献血273次,其中献全血6次共2200毫升,献血小板267次共507.5个治疗量,相当于捐献了31个成人的全身血液。如果平均每位患者每次使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,那么,他的总献血量至少可以救助500名患者。
冯日初在献血
谈及第一次献血经历,冯日初表示当时也是经历过许多心理斗争的,并不是像现在这般“淡定”。2003年,他的父亲因意外受重伤,需要大量血液,但当时“一血难求”。因为这次经历,他深刻感受到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,也萌生了无偿献血助人的想法。冯日初清楚记得,他第一次献血的日期是2003年8月20日。那天他在市桥街大东路遇到了那台“眼熟”的流动献血车,于是就勇敢上车开启了“献血”之路。
2004年,在番禺区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宣传招募下,冯日初了解到,捐献血小板对治疗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,而且献全血要间隔半年才能献一次,而成分血每间隔14天就可以捐献一次。得知情况后,他义无反顾地成为番禺区血小板捐献队伍中的一员。每逢法定捐献血小板间隔期限一到,他就会准时到区中心血站报到,18年来从没有间断过。
后来,冯日初的亲友、同事从《番禺日报》得知他获得了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事迹。冯日初坦言,关于献血,他也曾受到过质疑,捐献这么多次能保证身体健康吗?是不是为了炒作?而他仅仅是用朴实的行动回应质疑。冯日初说,每一次献血前,都会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,如果不达标的话,血站是不允许献血的。他能献血200多次,说明他接受过200多次检测并达到合格的标准,足以证明他有健康的体魄。
冯日初是广州永乐殡仪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。因为职业关系,接触了许多生老病死的事例,所以他对生命有着丰富的感悟。国家提倡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龄为60岁,他毫不犹豫地说:“只要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我会坚持无偿献血,直到60岁!”
(番禺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麦裕玲)